未来主义时尚:美梦还是噩梦?

Future is Now

2019.08.09 今年7月,Valentino 发布了与 UNDERCOVER 合作的2019秋冬系列广告大片,这个名为「过去与未来」的新系列,运用了大量以太空和 UFO 为灵感的元素。大片中还呈现了 UFO 在天空盘旋、模特仿佛要被 UFO 吸入等创意场景,复古插画般的画面质感,仿佛将我们带回1960年代太空热的辉煌时期。

其实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从未停止对未来的探索,而未来主义也是时尚的轮回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https___hypebeast.com_image_2019_07_valentino-undercover-fall-winter-2019-mens-collection-campaign-1.jpg

自从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向美国正式宣战,开始进行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太空竞赛」,曾经如天方夜谭的航空航天技术从梦想照进了现实,给全球各行各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时尚史上著名的未来主义「太空热潮」也由此开启。

充满希冀的全民太空热

当时的人们,一方面被冷战爆发引发的恐慌所笼罩;另一方面,以 André Courrèges,Pierre Cardin 和 Paco Rabanne 为首的未来主义风格时装代表人物,传达着乐观和对未来充满信念的乌托邦。

「特别是对于法国设计师来说,太空时代成为了青年和进步的隐喻。」纽约时装学院博物馆馆长兼首席策展人 Valerie Steele 说。在1960年代的时代背景下,乌托邦式的未来主义和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存,显得既矛盾又戏剧化。

09courreges-obit-1-jumbo.jpg

Andre Courrège 系列,1965 | 图片来源:nytimes

Andre Courrège 曾是一名土木工程师,在1961年创立个人品牌前,他在 Balenciaga 的工作室工作了十年。受到 Balenciaga 的影响,Courrège 从几何学和建筑学中得到了很多启发,两者都直接地影响了他的设计风格。

1964年春夏发布的「Space Age(太空时代)」系列轰动了整个时尚界,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未来主义风格。

moon girl.jpg

「Moon Girl」系列被刊登在1964年英国版《Vogue》上,并配上了「the year of Courrèges」的文字。

工程师出身的他也对科技抱有热情,并将其反映在了时装设计中。白色、银色和明亮荧光色等带有科技未来感的色调被大量使用,在当时看来显得异常前卫和神秘。Andre 也是最早在时装中使用塑料和 PVC 的设计师之一。

How to Steal a Million (10).jpg

奥黛丽赫本在电影《How to Steal a Million(偷龙转凤)》中的造型

1966年,奥黛丽赫本在电影《How to Steal a Million(偷龙转凤)》中穿着 André Courrèges 设计的系带钟形帽和灵感来自护目镜的太阳眼镜,这个犹如天外来客般的造型,带给当时大众巨大的冲击,同时将1960年代未来主义风潮推向了最高点。

他设计的标志性A型字迷你裙,首次将裙子长度提高到膝盖以上(关于迷你裙的发明者是他还是 Mary Quant 一直有争议),以及后来成为科幻电影造型标配的平底靴(go-go boots),在表达未来主义和实穿性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解放的实践。

André Courrèges 曾说,「你们(女性们)不再需要到处行走。你会奔跑、跳舞、开汽车、坐飞机而不是坐火车。衣服必须灵活适应于各种活动。」

Raquel Welch photographed in 1970 by Terry O'Neill in Pierre Cardin’s vinyl miniskirt and necklace;- Courtesy of Iconic Images.jpg

模特 Raquel Welch 演绎的 Pierre Cardin 塑料迷你裙和项链

中国大众眼中最早熟悉的时装品牌之一 Pierre Cardin,在1960年代品牌建立初期其实也是未来主义的代表性人物。跟前面提到的 André Courrèges 一样,Pierre Cardin 也热衷于几何图形与建筑设计。

Archives Pierre Cardin.jpg

Pierre Cardin 穿着阿波罗11号太空服,1969年。他也是有史以来唯一一个穿上NASA太空服的平民。

Pierre Cardin's “Space” Collection, Autumn:Winter 1967.jpg

Pierre Cardin 的登月系列,1964 图片来源:Pierre Cardin Archives

1964年,痴迷于太空文化的 Pierre Cardin 发布了他最经典的登月系列,运用了塑料、工业用拉链、PVC、头盔帽还有几何镂空图案等元素,大胆地铸造了他心中的未来世界。其中男女同款的束腰外套也被认为是无性别主义的先锋。

rtx1chsi.jpg

Dior by Raf Simons 2016 度假系列曾在 Pierre Cardin 设计的泡泡宫殿(Bubble Palace)中走秀

除了设计时装,Pierre Cardin 也涉及建筑、家居和汽车设计等领域,他在这些领域中也投射了自己对几何图形、夸张轮廓等未来主义元素的喜爱,当年的作品在今天看来依旧非常前卫先锋。

thefemin-60-space-age-3-63.jpg

图片来源: The Femin

比起前面两位,Paco Rabanne 的作品则更具实验性,他通过钳子焊接的方式打破了针线缝合的传统,并使用金属、纸张和塑料等非常规材料替代传统面料,打造了充满科技未来感但又华丽的金属时装,可以说是「三杰」里面最「硬核」的一位。

图片来源: The Femin

1966年,Paco Rabanne 推出了引起巨大轰动的「The Unwearables」系列,其中的12件服装都用圆形和方形的塑料和金属片制成。他的设计虽然看起来像盔甲般僵硬,但模特穿上身后却能显示出人体的线条,体现了精确的工程学和服装结构的创新应用。

太空热也催生了一系列未来主义题材的电影涌现。1968年,Paco Rabanne 和另一位设计师 Jacques Fonteray 一起为科幻电影《Barbarella(太空英雄芭芭拉)的主演 Jane Fonda 设计了一系列性感强势的女英雄造型,结合女性的形象和力量展现了未来主义时装的精髓。

spaceodyssey2_large.jpg

《2001: A Space Odyssey》剧照,1968 | 图片来源:nowtoronto

另外一部不得不提的意识流科幻电影,则是于1968年上映的《2001: A Space Odyssey(2001太空漫游)》。由曾为伊丽莎白二世设计服装的高定时装设计师 Hardy Amies 打造剧中服装,电影中来自未来世界的女太空人们穿着线条简洁、修身的制服、蛋形头盔,具有浓厚的未来科技感。

后太空时代的新未来主义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意味着激发美苏太空竞赛政治斗争的热情即将消失。随着太空热褪去,1970年代末,未来主义时尚渐渐退出主流舞台,人们开始从对未来的幻想中苏醒,取而代之的是更现实的嬉皮士风格。但是在那之后,时装设计师们也从未停止过表达他们对未来主题的热爱。

Cafe de Paris – Thierry Mugler, 1979.jpg

Cafe de Paris Collection by Thierry Mugler, 1979

1970至1980年代,受到《银翼杀手》、《电子世界争霸战》等科幻电影影响,Thierry Mugler 和 Jean Paul Gaultier 等设计师则以赛博朋克为主题打造了一个人和人造物合为一体的超现实未来世界。

1208313.jpg

《第五元素》里女主演的绷带装,1997 | 图片来源:Dazed

「时尚顽童」Jean Paul Gaultier 为1997年的科幻电影《第五元素》设计的1000多个造型,将他高级定制的精髓与电影的科技感相结合,呈现出未来世界的诡异美感。

在极简主义的推动下, Hulmut Lang、Gareth Pugh 和 Hussien Chalayan 等先锋设计师,用更多元化的方式去探索和表达未来主义,使之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

1.jpg

Helmut Lang 1999 秋冬系列

以叛逆的极简主义风格而闻名的 Helmut Lang,在1999年秋冬系列中,用犹如NASA 宇航服的造型、半透明的丝质面料和强烈的金属质感,展现了对即将到了的新世纪的幻想和期待。

ay102762916hussein-chalayan.jpg

Hussein Chalayan 2009春夏系列 | 图片来源:Catwalking.com

在 Hussein Chalayan 2009年春夏系列发布会上,模特们穿着乳胶制成的连衣裙,印花是手绘而成的被压坏的汽车图像,暗指现代人类快节奏的生活,带来不可避免的崩溃。Hussein Chalayan 常常通过未来主义的手法,将时装与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互相呼应,表达着对未来的思考和意识形态。

123.jpg

Iris Van Herpen 2019 春夏高定系列

以独特的3D打印技术和新型材料,给时装产业带来革新的比利时设计师 Iris Van Herpen,在2019春夏高定系列中,从太空和一本17世纪的星图《和谐大宇宙 Harmonia Macrocosmica》中的天体图中取材,并与曾担任 NASA 工程师的艺术家 Kim Keever 合作,将它们都转换为带有未来科技感色彩的高定时装。

未来再无乌托邦?

时尚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在政局动乱、互联网科技高度发达和自然环境被破坏等负面影响下,近几年来未来主义和太空元素的回归绝非是偶然,但比起过去乌托邦式的幻想,如今这股风潮却带有明显的反乌托邦色彩。

https___hk.hypebeast.com_files_2018_07_CALVIN-KLEIN-205W39NYC-Fall-2018-campaign-1.jpg

CALVIN KLEIN 205W39NYC 2018 秋冬系列广告大片

比如 CALVINKLEIN 205W39NYC 2018 秋冬系列中,模特们身穿的银色手套、头套犹如消防员的防护服般,似乎意味着在世界末日即将来临的时候,我们必须依靠防护服等穿戴装备,才能在不一定适合人类的环境中赖以生存。

111.jpg

Alexander McQueen 2010 春夏

这也让人想起2009年,Alexander McQueen 在其生前发布的最后一个系列中呈现的那个已经陨落的未来。在末世中,由海洋生物进化而来的人类由于生态的破坏和冰川的融化,可能要再次回到水下生活,模特们身穿灵感来自各种动物的时装,怪诞的妆发犹如来自未来世界或外太空的不明生物。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也增加了我们的焦虑与不安,暗喻着人类或许要走向赛博朋克的反乌托邦世界。

dior-statue-sorayama.jpg

去年年底在东京举办的的 Dior Men 2019早秋大秀,Kim Jones 与日本著名艺术家 Hajime Sorayama(空山基),合作了极具未来感的巨型银色 Sexy Robot 雕塑。

3d-n0Dkc2Ws5is8pfxJu3kSEWWVwt0LPmeOlSJnjpUg.jpeg

《大都会》,1927

空山基受到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 的 C-3PO ,以及1927年的科幻片鼻祖《Metropolis(大都会)》中的「玛丽亚」等机器人形象的影响,结合他对情色文化的理解,最终创作出这些具有代表性的 Sexy Robot 作品。

2e4f6f47753e3548b25f0bb4af078d60.jpg

Thierry Mugler 1995年秋冬系列中以《大都会》为灵感设计的造型

女性身体的曲线美和机械冰冷的材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暗示着当下的表象是科技的发达与兴盛,实质是精神的虚幻与空洞,以及人类不可企及的欲望。

22.jpg

Xander Zhou 2020春夏系列

Xander Zhou 在2020春夏系列「物外」中,以人类未来与意识边界为主题,展现了处于「晚期资本主义时代」和被互联网统治的年轻人,在过度焦虑后通过进行修行仪式的方式,走向未来的另一个极端。提醒我们要从既往认知的物理世界里,在自然与虚构两者之间重新找到平衡。

今年是阿波罗登月50周年,时尚圈迎来新的一波「太空热」的同时,也迎来了更多的不安。「这一次,我们是在月球的阴暗面。」《纽约时报》时装评论员 Vanessa Friedman 说。

但世界末日的反乌托邦情怀也许不仅仅只有阴暗面。设计师们以时装作为媒介,揭示了政治的冲突、科技带来的焦虑等问题。通过这些不断的质疑引发我们的反思,从这个角度看,其本质依旧是乐观的。

gallery-1488885337-gettyimages-649017250.jpg

CHANEL 2017 秋冬太空系列

此外,复刻1960、1970年代的乌托邦式复古未来主义风格也正在盛行。资深时尚分析师 Anna Andjelic 曾指出的,这些把未来与火箭、太空和机器人画上等号的做法是一种虚伪的未来主义,只是复制了上世纪奉行的未来主义时装元素,基于过去的妄想重造旧日辉煌,跟当下一点关系都没有。

1500973850862601.jpg Gucci 2017 秋冬系列广告

以 Gucci 在2017年秋冬系列广告为例,在这个梦幻复古大片中,Gucci 从1950至1960年代的科幻片,比如《星际迷航》的 James T Kirk 船长和其他船员等角色中汲取灵感,带领我们与类人生物、外星人、机器人和星球探索者一起去到遥远的银河系,探索外太空的奥秘。

但是时尚的魅力就在于允许我们做梦,未来主义也具有其两面性。我们可以选择回归1960、1970年代,做一场缅怀过去辉煌的美梦;也可以选择勇敢面对当下,做一场末世来临的「噩梦」。但显然,后者会更贴近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一切。

pia20068-55_cnc_e_illustration-main.jpg

图片来源:NASA

无论如何,人类对科技和未来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今年八月,美国宇航局 NASA 宣布,他们发现了一颗在距离地球31光年的超级地球,这颗行星拥有跟地球类似的宜居条件。显然,以人类当今的科技水平,这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距离。但相信在科学家的探索下,未来的科技或许会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美好又大胆的愿望。

我们也不妨来设想一下,等到人类真的可以移民去外太空的那一天,前文提到的这些未来主义时装会真的派上用场吗?或者,可持续时尚才是我们最应该考虑的「未来主义」?

原文发表于 FASHI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