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8

上海百年花园洋房 Prada 荣宅举办的艺术家李青个展「后窗」,于11月7号正式开幕。
这次展览灵感来自美国导演希区柯克于1954年上映的电影《后窗》,艺术家李青和策展人 Jérôme Sans 以分镜的形式,为作品与 Prada 荣宅建筑建立联系。

摄影:朱海
荣宅里各个原本带有不同生活功能的空间,包括走廊、舞厅、卧室、KTV 练歌房等都被重新利用起来。在这些被重置的空间里,艺术家李青引领着观众探索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对中国的影响,并不断地发问:「如何进一步接近事实真相?」
对当下矛盾生活的审视

摄影:朱海
在荣宅正门上方闪烁的霓虹灯,成为了展览的开端,这种由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构成的冲突美感拉开了展览的帷幕。上个世纪20年代,霓虹灯由西方传入中国,上海和香港都成为了霓虹灯招牌的盛行地。
作为商家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招牌,这一独特的城市景观曾经代表着大都市里商业的繁荣,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大众消费文化崛起的体现。在这次展览中出现的霓虹灯,似乎也瞬间把这座带有百年历史的老宅,带入到一个现代化的全球性大都市中。

摄影:朱海
在电影《后窗》中,剧中主角透过自家窗户偷窥邻居每日的生活和举动,并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判断事实的「真相」。受到电影的启发,影片中关于观看、被观看或被观察的行为在展览中也成为观众的体验,而「后窗」就成为了这种体验的重要工具,观众置身于电影般的场景中,审视当下生活二元性并存的矛盾。
外部世界对城市的影响、城市对人的影响
李青从2011年开始创作的《邻窗》系列作品,在荣宅的空间里得到了延续。在名为《迷窗》的房间里,从文艺复兴时期建立起来的绘画观——「绘画是通向世界的窗口」,似乎得到了印证。李青将不同时间的同一风景,放置在由老旧窗户制成的俄罗斯方块形状框架中。这些风景主要来自上海从殖民时期到社会主义初期,再到社会转型后期的建筑。

《迷窗》,2018-2019 摄影:朱海
有趣的是,这些绘画的原始图像是源自楼盘广告的视觉图像,我们可以看到华侨城、已经是佳士得办公楼和展览空间的安培洋行旧址、上海展览中心、成为国际画廊聚集区的琥珀大楼等地标性建筑,并发掘出城市景观如何在房地产商的影响下发生改变。

荣宅舞厅 摄影:朱海
除了上海,艺术家的居住地杭州也成为了艺术家探索城市发展的主题。由九块巨大的地毯构成的作品——《你可以带走的东西》,占据了荣宅舞厅的中央,这是整栋建筑中最大的一个房间。

《你可以带走的东西》,2019
地毯上印的是拆迁楼房里被遗弃的瓷砖图案,十分逼真。地毯的柔软与瓷砖的僵硬,破败的瓷砖与舞厅翻新的地砖,都在强烈的对比中产生对话。

《杭州房子系列》,2019
当环顾舞厅的四周,窗户上展示的是李青的摄影作品——《杭州房子系列》,李青告诉我们,他也曾生活在类似的地方,这些在过去20年间由当地农民自建的房子,形态各异且揉杂了不同的风格。
他们根据自己对豪华、现代化居所的想象,拙劣地模仿出自己的理想房屋。由于杭州在过去几年经历着城市的扩张,许多曾经的郊区都演变成核心地段,因此李青用「独门独栋」的方式记录它们,呈现出经历拆迁后农民房「被孤立」的状态。

《表层学3号》,2019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人与城市的关系也发生了转变。在系列作品《表层学》中, 黑板上的拼贴画混合着艺术家创作时使用的符号代码,「这些具体事物代表着城市人生活的两个基本方面,分别是如何通过对自己身体的装扮与塑造对外呈现自己,以及如何通过居所等功能性空间建立与城市的关系。」李青说。
什么是真相?
李青想象着荣宅里仍有居民或幽影居住,他在走廊上增加了声音装置,观众仿佛能听见从楼上传来的脚步声,这是展览中让观众体验虚构与现实并存的第一步,预示着来自当下社会的矛盾性将贯穿展览的整个过程。
除了声音,李青还利用视频影像对大家发出疑问,如何进一步接近事实真相?艺术家和策展人选择在一个黑暗房间的窗户中展示了视频作品《霓虹新闻》,闪烁的霓虹字体与荣宅入口处的霓虹灯牌形成了呼应。

《霓虹新闻》,2019
通过不断切换画面的霓虹字体,李青向我们讲述了三个虚假新闻,包括被曝出轨女助理的房产大亨,创业成功的卖虾青年诗人,以及与美女模特结婚后归隐山林的著名电视剧演员。
这些由字体迥异的霓虹灯来自城市中所呈现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中国当下媒体环境的多变,「很多人物的故事都是媒体塑造出来的。在过去,只有明星有这种待遇,但如今中国媒体由官方和民间话语两大系统组成,有更多的普通人也成为了被塑造的对象。」李青说。
在这个作品中,原本作为店铺招牌一部分的单个文字,由无意义变成了有特定意义,串联在一起后又还原了其阅读的功能。
而在另一个房间,文字却通过与图像剥离和错位,变成了在公共领域中失去原本含义的词语。

《卡拉OK房》,2019
在荣宅313房间中,李青设置了一个真实的小型卡拉OK房,播放着上个世纪80年代流行歌曲《梦醒时分》,看展观众甚至可以在里面高歌一曲。然而影像里却是不断切换的来自世界各地著名的旅游胜地,与歌词的含义完全剥离,形成了严重的错位。
「个人行为逐渐消失,让位于公共领域,而在后者中,词语正在失去其原本的含义。」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每个人、每件事都可以被塑造,面对这些外界的信息,我们的观看已被规训,似乎早就失去对事实真相的判断力。
被赋予生机的 Prada 荣宅
荣宅作为曾经的「面粉大王」荣宗敬的私家居所,经过 Prada 艺术基金会修缮后,如今已经成为了 Prada 在上海举办展览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曾经寂静的老宅又被赋予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善于利用作品与观众互动的李青,通过这些多样化的绘画方法和多媒体技术,把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纯粹与戏仿等当下生活的二元性串联起来。正如策展人 Jérôme Sans 所说:「这次展览的目的并不在于把一系列作品搬运到一个空间再呈现出来,而是让这些作品与空间产生充分对话。」

《8.75平方米》,2019 摄影:朱海
然而,该如何进一步接近事实的真相?李青并没有告诉我们,解决问题从来都不是艺术家的义务。走出门外,展览还没有结束,在荣宅后花园的草坪上,陈列着李青为这次展览创作的作品——《8.75平方米》,一个临时搭建起来的帐篷。
当夜幕降临,灯光在帐篷的外立面投射出影子,营造出神秘的气氛,让人忍不住想上前窥视,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原文发表于 FASHIONOMY